Z-SAN:实现IP存储的新途径(一)

日期: 2008-01-21 来源:TechTarget中国

  在很多人看来,一谈起IP网络存储,就想当然地把它等同于ISCSI。然而,实际上,一种新的技术z-SAN也能实现IP存储,而且,效果似乎更好。据称,Z-SAN技术能同时实现了块级存储和文件共享双重作用,可以实现性能与容量的同步无限扩展,是目前真正完全基于IP技术的存储技术。北京兆维晓通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在这一技术基础上推出了Vicount系列产品。我们刊登了该产品白皮书,以和读者们分享。同时,在新一期的会商台中,我们有幸请到了兆维晓通的资深技术工程师,大家有问题可以直接进行网上提问,他将一一解答大家的问题。


  主流存储设备的现状和优缺点分析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无论其规模大小,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数据存储挑战:如,数据呈线速增长、需要保证应用性能和可用性、保证业务连续性、需要缩短数据备份,以及怎样应对复杂和难以管理的存储基础设施等等。企业随着规模不断的扩张,上述问题会日渐尖锐。站在企业的立场来看,他们迫切需要适合自身规模、满足其业务需求和预算的企业存储方案。


  从直接存储到网络存储,数十年间,存储的技术发展一直在延续,却没有太多令人惊喜的突破。网络存储一词已经出现了十多年时间,其内涵十分丰富。市场之所以需要网络存储,主要是因为直接连接磁盘阵列无法进行高效的使用和管理。与直接连接存储相比,网络存储不仅增加了存储容量的利用率,而且降低了存储管理成本。由于允许IT管理人员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在多个应用之间共享磁盘阵列的存储容量,所以管理员不仅能在磁盘驱动器上缩减开支,而且还能够从一个中央位置对磁盘阵列进行维护。


  DAS-直接连接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


  DAS直接连接存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直接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由于单台计算机对数据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数据的要求,这种连接方式已经在企业的解决方案中甚少被采用了。


  NAS-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将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以太网),连接到一群计算机上。NAS是部件级的存储方法,它的重点在于帮助工作组和部门级机构解决迅速增加存储容量的需求。NAS是网络技术在存储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数据以文件的形式按照网络协议在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流动,它可以利用NFS实现结构平台的客户机对数据的共享,集成在存储设备内的专用文件服务器提高了文件传输的I/O速度。一旦用户把互连性和多平台性放在首位的时候,对NAS的考虑会多一些。但是,当数据存储发展到一定规模,NAS的缺陷就显现出来,如数据服务和数据管理形成了网络的双重负担;磁盘阵列必须配置专用文件服务器,后期扩容成本高;一般文件服务器没有高可用配置,有单点故障;通过网络协议的访问方式,对存储系统的数据安全构成威胁等。显然,NAS技术不能满足高可靠度的数据存储系统的要求。


  SAN-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即存储区域网络。它是一种通过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连接设备将磁盘阵列、磁带等存储设备与相关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但是没有象NAS一样采用文件共享存取方式而是采用的块级别存储的方式,给管理员带来了不必要LUN对应的麻烦,虽然ID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解决LUN的问题,但都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


  SAN包括:FC和ISCSI。


  FC(Fiber Channel)光纤通道: 它是当今最为昂贵和复杂的存储架构,需要在硬件、软件和人员培训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另外,光纤通道使用了RAID控制器,这与其性能承诺背道而驰,管理成本高,相容性不好,通常各厂家的交换设备无法相互混用。RAID控制器也成为了数据进出磁盘阵列的瓶颈和单故障点。


  iSCSI(Internet SCSI)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它设计是基于FC的高成本,管理难度大的情况研发的,虽然解决了成本问题,但它的性能却远远低于FC及NAS,这里我们引用了博科大中华区技术总监的一句话。 博科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司马聪说:iSCSI目前的应用很少,在国内还没有看到比较成熟的案例。


  SoIP:网络存储技术的自然演变


  SoIP的前景,为何采用SoIP?


  IP存储(Storage–over-IP,简称SoIP)可以借助通用的IP基础设施来提供企业级SAN的所有优点,同时降低了成本和复杂程度。可以说,SoIP是一流的和自然进化的网络存储架构。


  NAS、iSCSI和FC这些网络存储解决方案都使用基于硬件的存储模块。这些模块由RAID控制器、HBA/TOE和专用计算机(NAS机头)组成,虽然它们的效率很高,但成本也相对昂贵,其原因在于它们采用的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部署,无法实现大规模或通用IP部署那样的规模经济效应。而SoIP却可以大大减少这些成本。


  SoIP的前景在于它是一种高效连接到网络的磁盘存储解决方案。SoIP的承诺是使存储的配置和使用与其它基本网络组件一样轻松。同时,SoIP的经济优势源自使用了大规模制造的高性价比组件。


  正象IP语音(Voice-over-IP)正在改变远程通信一样,SoIP也自然的改变网络存储。


  SoIP的定义


  我们通过以下三个关键准则来定义SoIP解决方案:


  ※ SoIP使用IP作为唯一的存储架构。
  SoIP解决方案允许将IP地址直接映射到每一存储组件,不需要使用成本高昂的专用控制器或汇聚器。
  ※ SoIP通过IP实现存储组件的虚拟。
  IP固有虚拟化的能力,通过使用IP构建存储网络,就不再需要使用成本高昂而使性能下降的虚拟软件。
  ※ SoIP使用IP来优化性能和提升可扩展性。
  无论物理驱动器在任何物理位置,SoIP都可以利用IP的强大优势对数据进行扩展、条带化处理、镜像处理和传输。


  Z-SANTM 技术:奇妙的SoIP技术的实现


  令SoIP成为现实


  Z-SAN技术利用SoIP的奇妙之处创建了一个高效、强大可扩展的存储平台。


  Z-SAN技术在体系结构方面与光纤通道类似,它们都是使用简单而可靠的“initiator-target”(“源-目标”)读写方式。不过,与需要使用昂贵、专用硬件基础设施的光纤通道定制协议不同,Z-SAN技术使用标准UDP协议来获得同样高水平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Z-SAN技术结合了与TCP类似的数据包保证方法,但带宽利用率远远超过了90%。磁盘上的数据块被组织为使用简单标识符的地址形式,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且可靠的网络存储通信协议,足以支持要求最苛刻的数据中心应用。


  Z-SAN技术的组成



  Z-SAN技术由以下2个关键组件为其提供支持:


  ※ 客户端驱动程序对文件系统命令进行解释,并将其转换为块级别的Z-SAN网络传输指令。
  ※ 网络适配器或逻辑控制器接受Z-SAN命令,并将其直接转换为面向磁盘的I/O命令或有效负荷。


  这种简单而优化的方法令Z-SAN技术能够提供一些独一无二的功能,包括:


  ※ 将物理磁盘分解为可通过IP进行寻址的虚拟分区;
  ※ 将IP分区“组合”为跨区卷、条带化卷、镜像卷和拥有奇偶保护功能的逻辑卷;
  ※ 不使用昂贵的RAID硬件就可以提供其全部功能及性能特征;
  ※ 可在不降低性能或可管理性的前提下,在数据块级设备上实现全面的文件和卷共享;
  ※ 分布式控制器架构可对容量和性能进行顺畅和不受限制的扩展。


  将物理驱动器分解为可通过IP进行寻址的虚拟分区



  Z-SAN平台将物理磁盘驱动器分解为被称为“IP分区”的逻辑分区。在为磁盘和IP分区指定唯一的IP地址之后,网络中的任何客户端设备都可以对这些地址进行访问。IP分区的优势包括:



  ※ 可从IP网络中的任何位置直接访问所有IP分区;
  ※ 可灵活地将IP分区组合为卷和RAID结构的任意组合——无论这些IP分区所在的物理地点如何,而且可以跨多个设备进行这样的组合;
  ※ 可通过一个单一的广播指令对网络中的设备进行编目和监控;
  ※ 可将应用的存储需求与物理磁盘和设备的限制分隔开来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

  • 针对非核心关键业务 博科推专用IP存储网络

    随着IT技术的发展,一些企业开始思考针对非核心的关键性业务采用更高性价比的存储组网方式——IP网络。博科根据用户需求,宣布推出专门的IP存储网络解决方案。

  • Ethernet紧追不舍 FC领先依旧

    在过去十年中,至少有两种技术试图替代光纤通道(FC):Ethernet和Infini-Band。两者都在博弈中败下阵来,而FC的使用仍然未见颓势。为什么会这样呢?FC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 Ethernet的成长并没有让FC SAN“退休”

    “Ethernet总是大赢家”已经成了俗语,但事实证明存储网络是个例外,且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大的改变。

  • 虚拟服务器存储变得更容易

    93%的公司已经至少对部分服务器实施了虚拟化(这可不是个小数据)。同时,绝大多数的公司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他们的存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