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over:失效转移
失效转移(failover)是一种备份操作模式,当主要组件由于失效或预定关机时间的原因而无法工作时,这种模式中的系统组件(比如处理机、服务器、网络或数据库)的功能被转嫁到二级系统组件。对于希望使系统具有更高的故障容忍力,失效转移是一定会被经常使用的紧急任务系统的主要部分。这个程序包括自动卸下任务交给备用系统组件,这样程序对于终端用户能够尽可能的无故障。失效转移能应用于系统的许多方面:举个例子,在个人电脑内部,失效转移也许是保护故障的处理机的一种机制;在网络内部,失效转移能够应用于许多网络组件或系统组件,比如连接通路、存储设备或者环球网服务器。
最初,存储数据在非常基本的配置下被连接到服务器:点对点或者交叉连接。在这种环境下,单一服务器的故障常常使得大量的用户无法访问数据,直到那个服务器重新在线服务。近来有更多的发展,比如存储区域网络(SAN),在服务器和数据存储系统之中建立许多到许多的连通性。通常,存储网络在服务器和系统之间使用许多通路(每个通路由包括所有有关组件的完全的配置组成)。一个失效的通路可能是由于通路上一些单独组件的故障。多重连接通路(每个通路都有多余组件)常常帮助确保线路在一个(或多个)通路失效情况下仍然可行。自动失效转移(failover)的能力在于尽管由于设备问题导致必然的故障然而正常功能仍能被维持。
最近更新时间:2008-06-17 EN
相关推荐
-
高容量SSD旨在应对AI需求
围绕AI的一切都很重要,尤其是固态硬盘(SSD)—用于存储训练AI的数据。 在2024年,领先的NAND闪存供 […]
-
存储是你网络恢复策略的薄弱环节吗?
围绕大规模网络攻击的讨论,更多的是“何时会发生”,而不是“是否会发生”,对此,企业需要部署全面的网络弹性策略。 […]
-
如何为GPUaaS部署存储
企业级GPU可能是一项重大投资,并且,企业还需要投入资金为其提供电力和冷却。出于这个原因,很多企业正在转向GP […]
-
TB与GB:太字节比千兆字节大吗?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1兆字节(MB)的存储成本可能高达10万美元,随后,在数据存储方面,容量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