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的几个问答

1.SAN 有什么优点 ?
  A3. a.分享资源存取与设备 – Disk and Tape。
  b.高速度、距离长,可提高资料的可使用率。
  c.可作 Remote Mirror增加灾难防御力及重建速度。
  d.透过 SAN 备份,降低经过LAN备份的Traffic负载。
  e.集中管理与整合储存设备资源。
  f.FC-Loop 可连接127 个Device,不需要Shutdown Server ,即可扩充储存容量,SAN
2.为什么要规划 SAN ? 什么样的环境需要 SAN ?
  A4.如果储存资料的成长率持续增高,近两年内可能成长至1 TB以上,建议规划 SAN
  Ready 的储存设备,包括 RAID 及 Tape Library,因为资料量扩增,必定增加硬盘
  数量,但 SCSI 的RAID 有 ID 及 Cable 长度的种种限制,在扩充性来说,无法达到
  需求及稳定度的要求,而且当资料量愈来愈大,可能分享给更多 Client,绝不容许
  机器有Shutdown的时间,而 SAN Ready 的 RAID 可以让机器在不 Shutdown 的状况
  下扩充硬盘容量,维持系统不停的正常运作。
3.我要如何选购 SAN 的产品?
  A5.当公司规划 SAN的架构时,除了SAN Ready 的 Fibre Channel RAID 及备份的
  Tape Library,还有下面这些设备是必需选购的:
  a.Host Bus Adapter – 依连接的作业平台选择 Fibre Channel Card 的种类,装置在主
  机中,连接 Storage、Fibre Channel Hub 或 Switch。
  b.Fibre Channel Hub – 可将储存设备分享给多台服务器。
  c.Fibre Channel Switch – 如果要将储存设备分享给不同平台的操作系统,或要作
  SAN 的Security 进阶控管及连接多个 Fibre Channel Hub,须购买此设备及控管
  软件。
  d.Fibre Channel Cable 及 GBIC – 依主机及储存设备的连接长度选购Cable,Cable 有分 Optical 及 Copper 两种线材,决定使用哪一种 Cable 后再选择 GBIC 的种类,以符合 Cable Connector 的连接型态。
  e.Fibre Channel /SCSI Conventer – 若有些储存设备是 SCSI界面,要连接上 SAN的设备,则需购买FC/SCSI的讯号转接器。
4.SAN 对备份系统有何影响 ?
  A6.现在一般普遍的备份架构皆是透过网络来作集中备份,但是网络的速度一直是备份
  速度的主要瓶颈,针对一些资料量大的服务器,适合将数据传输从 LAN转移至
  SAN ,让 LAN 的频宽留给 AP 来使用,避免影响服务器正常运作,增加备份及资料
  回存的速度。
5.SAN 有哪些连接方式 ?
  A7.SAN是一个总括的组合名词,目前已被用来定义几乎是任何连接主机与储存设备的
  架构,例如host-hub-storage,或host-SCSI switch-storage以及host-fibre switch-
  storage 等不同连接方式,SAN 连接拓扑分为 Point-to-Point Topology、Loop
  Topology、Switch Topology。[/size][/size][/size]

飞行者  发表于: 2009-11-19

我要回答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进行回答,本站保留删除与本问题无关和不雅内容的权力。

相关推荐

  • 企业存储系统新旧大比拼

    传统的外部存储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网络连接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而云计算和对象存储的兴起促成了软件定义存储的出现。

  • ScaleIO 软件定义平台推出节点设备

    ScaleI将推出将软件定义存储与贴牌EMC的商用服务器以及Arista网络交换机结合的节点设备。

  • VSA,SDS,DAS:服务器附加存储的概念和产品

    传统的DAS、NAS和SAN就像一个彩色转盘里的红、黄、蓝三种颜色。而软件定义存储(SDS),数据定义存储(DDS)和对象存储则是根据这三种基本色进行不同程度的混合。

  • 服务器存储归来

    随着近年来各种存储技术的出现,存储架构师在构建理想的存储方案时有了更多的选择。过去大家根据DAS、NAS和SAN的各自特点来规划企业存储系统,而今天,软件定义存储受到了更大的关注。

  • 什么是对象存储?

    当前,无论成熟厂商还是新兴厂商的对象存储解决方案都已达到相当成熟度,使得IT部门开始考虑如何在自己企业中实现对象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