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容灾机制的局限性不可忽视
远程容灾机制帮助很多企业走出了数据备份安全的泥潭,但是要如何才能驾驭这一技术呢?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了解下远程容灾机制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信息系统普遍成为企业运营命脉的今天,通过构建远程容灾机制来保证业务持续性,已得到企业管理者们普遍的认可。然而,远程容灾机制的类型众多,且架构大多十分复杂,不但投入的软硬件设备与时间成本庞大,后续的维护成本也高得吓人,因此,尽管有意构建者众多,但大都踌躇不前。
以备份磁带为基础的远程容灾机制,是目前企业广泛采用的方式,管理者只需定时将数据备份到离线的磁带,再通过人力运送到远程保存即可,一旦有灾难发生,要先将IT设施修复,再从磁带中恢复系统和数据。这种远程容灾机制的方式虽然成本最低,但冗长的恢复时间(通常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所造成的运营损失,以及备份/恢复时间的非实时性所造成的数据?G失,显然已经超出了现今企业所能忍受的范围。理想的远程容灾机制架构,应该是以无限的广域网络为基础,通过远程的数据复制(Remote Replication)技术进行的在线(on-line)异地容灾,这样才能符合企业RTO与RPO的要求。
通过网络的连接,将本地端的数据复制一份到远程保存,听起来似乎不难,但在复杂的IT架构下,要想成功实现确也并不容易。经过数年的技术发展,在线远程容灾机制产生出了以下两种类型:主机型(Host based)和存储系统型(Storage based)。
主机型远程容灾机制:局限性很大
主机型远程容灾机制,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安装在服务器的数据复制软件(如Veritas Volume Replicator),或是应用程序提供的数据复制/灾难恢复工具(如Oracle Flash Recovery Area),利用TCP/IP网络连接远端的容备服务器,以异步方式进行数据复制。
主机型远程容灾机制的优点是在服务器较少的环境下,所需的成本较低,用户不需更换太多现有的系统架构,也不用担心后端存储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只需支付软件的授权费和灾备端的硬件设备费用即可。但如果是服务器数量较多的环境,管理上的复杂程度就会增加,整体的投入成本也会增加。它的另一个缺点是软件安装在应用程序主机上,运行时会消耗主机的运行资源,如果硬件的等级不高,就可能给应用程序带来影响。
来世音 发表于: 2010-01-13
我要回答相关推荐
-
云存储应用于容灾备份或将引起行业震动
云存储应用于容灾备份的方向值得考虑,在不久的将来,两者结合的产出必将引起企业用户及行业的巨大震动。
-
存储实战经验:一个灾备项目的总结
笔者总结了最近做的一个灾备项目,在做容灾备份时遇到很多问题,不过最后还是成功解决了。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案。
-
飞康CDP获评“金融行业最佳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飞康CDP备份/容灾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本届颁奖礼中获评“金融行业最佳容灾备份解决方案”称号,这是继2009年获得该称号以来,飞康CDP解决方案第二次获得该项殊荣。
-
走出容灾迷局:灾备首要防范哪些灾难
一个成功的灾备系统能够帮助企业防御风险,实现建设目标,但是一个失败的灾备系统就会成为企业的沉重包袱,有“灾”而无“备”。
-
容灾备份技术方案中的四大关键技术
容灾备份技术方案在长期的应用中还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项,在组建的时候需要企业倾注很多的资金和精力。一个好的方案是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