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存储技术是否是“热点技术”?在我们的定义中,任何可以使得你企业数据存储更加快速、优化或高效的方式都应被贴上“热点”的标签,不过在此之前,这种技术还应当能够针对诸多挑剔的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从本质上讲,这种技术应当能够回答这种很常见的问题,“人们都可以被送上月球,为什么就不能……?”
我们所提到的这六种技术可以极快速地轻松处理大数据存储,将磁带和服务器内置磁盘等已有资产整合至云端,构建企业级的数据中心。
和以往一样,我们这些热点技术混合了前沿技术又不失实用性。基于对象的存储和以往的存储完全不同,其通过一种简单地平面文件方式来管理数据,可以取代以往的文件系统。线性磁带文件系统(LTFS)则是另一种方式,在磁带上增加文件系统,使得磁带变成磁盘。这两种技术同时出现在存储市场上,应对目前海量存储所带来的压力。
多层单元闪存,这种快速发展的技术出现将以往廉价的固态存储可以应用到企业级关键应用中,从而在价格和性能之间达成某种平衡。不过虽然闪存打开了这片市场,基于主机的存储作为后继者,采用直连存储这种创新方式亦进入了市场。
在去年,我们预测云存储服务会出现,不过在今年我们在此预期上提到两种技术将促使基于云的存储资源从本质上称为一个存储层,从而使云存储更易于整合到按需分配的系统之中。
网络附加存储(NAS)并非处理文件存储的唯一途径,甚至很多时候并非是最佳途径。
基于对象的存储系统正在逐步受到更多的关注,并开始取代横向扩展的NAS系统。基于对象的存储可以无限扩展,并且不需要很多处理和高速网络的支持,是公有和私有存储云的理想基本构建模块。
但其绝非完美的。对象存储普遍地无法提供高性能并缺乏文件系统的标准,这使得用户很难从某家对象存储系统迁移到另一家。对象存储同样不适合频繁变动的数据,并且较传统数据存储消耗更多的存储空间。不过该技术使得大量数据块的归档更为便宜,较高性能的NAS系统消耗更少的电耗,也节省更多的占地空间。
对象存储使用唯一识别符来存取数据,而非物理地址。数据根据名称和唯一识别符进行存取,这意味着存储系统要读取数据标签和对象ID。这在一个单独的全局命名空间、缓存一致性或高速网络中是不必要的。
诸多传统供应商和新兴企业都在销售对象存储产品。传统厂商的产品包括EMC的Atmos、DataDirect的Networks Web Object Scaler(WOS)、Dell的DX Object Storage、NetApp的StorageGrid和Rackspace的OpenStack;而新兴企业的产品有Amplidata的AmpliStor、Basho的Riak、Caringo的CAStor、Cleversafe的Slicestor、Mezeo的Cloud Storage和Scality的Ring。
“对象存储可以提供一个不共享的体系架构,其中每个节点和控制器无须获悉每块数据的实际位置,”来自剑桥Forrester研究所的首席分析师Andrew Reichman说,“你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扩展,从而降低成本。正如我们经常谈到的PB级的数据存储,就涉及到这样的扩展性。”
对象存储的特性——尤其是其扩展性,存储位置无关性和可通过HTTP进行访问——使得它非常适合于存储云。标签数据使得管理员可以定义策略,做到内置的多租户、加密和服务回退机制。亚马逊的Simple Storage Service (S3),微软的Azure以及Nirvanix的Cloud Storage采用的就是这样基于对象存储的云存储。
对象存储的其它用途还包括归档(尤其是对医疗影像的归档)和高达PB级别的文件存储。
瑞士的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采用Amplidata将来自Montreux Jazz Festival,1967年开始的超过5千小时的影像进行数字化归档。该项目自两年前开始,EPFL运营总监,Alexandre Delidais表示他无法在这种价位找到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磁盘存储系统。EPFL采购LTO磁带来继续其研究工作。
Delidais说到他过去一直在找一种存储,可以扩展到PB级别、能耗较少、能够较磁带更快速地回存,并且满足其预算要求。
“没有能真正满足这些要求的,”他说,“我们无法通过磁盘系统找到解决方案:磁盘价格过于昂贵,抑或是占用过多的能耗。”
Delidais在2010年找到了Amplidata AmpliStor。EPFL初期采购了1PB的存储容量,并将其分布在两地进行复制。Delidais表示通过这一数字化项目,他基本上完成了20%的存储。
当然,还未有大量PB级别的数据部署,因此对象存储毕竟不是主流。
“并不是许多采购者实际上要使用数百PB的存储,”Forrester研究公司的Reichman说,“不过我认为从长期角度上是看好对象存储的。这是文件存储的更佳方式。”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