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和移动设备备份指南

日期: 2011-08-18 作者:W. Curtis Preston翻译:郭镭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在数据备份和恢复行业,实现远程数据中心和移动设备的高效备份也许是最后一个有待开发的技术领域。对许多公司来说,远程系统和移动设备的备份并非关键问题,相关的项目计划通常排在较低的优先级处理。因此我们看到,远程数据中心、用户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经常被忽视,只做简单的数据保护,甚至根本什么都不做。与此相对的是,企业主数据中心往往拥有最先进的备份和恢复环境,而且每天都在重复严格的备份的流程。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数据是由主数据中心以外的远程设备和移动设备创建并携带,因而传统的应用和备份模式也必然发生改变。 问题产生的根源 以往,企业的分支机构通常使用一套独立的备份系统,很少与主数据中心的备份系统相连接。……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在数据备份和恢复行业,实现远程数据中心和移动设备的高效备份也许是最后一个有待开发的技术领域。对许多公司来说,远程系统和移动设备的备份并非关键问题,相关的项目计划通常排在较低的优先级处理。因此我们看到,远程数据中心、用户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经常被忽视,只做简单的数据保护,甚至根本什么都不做。与此相对的是,企业主数据中心往往拥有最先进的备份和恢复环境,而且每天都在重复严格的备份的流程。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数据是由主数据中心以外的远程设备和移动设备创建并携带,因而传统的应用和备份模式也必然发生改变。

问题产生的根源

以往,企业的分支机构通常使用一套独立的备份系统,很少与主数据中心的备份系统相连接。由于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较小,分支机构基本会使用一些简单、廉价的软件和硬件。常见的情况是,企业的主数据中心使用企业级备份产品,将数据备份到大型去重装置或者磁带库中,而分支机构的数据中心往往使用工作组级备份产品,硬件用小型的Autoloader(入门级磁带库),甚至是单独的磁带机。

此外,主数据中心还有可能跟专业的介质保存公司签订服务合同,以保证每天的备份介质可以安全地离线保存。有些更高级的做法是在主数据中心采用重复数据删除装置,将备份数据实时复制到远程系统。令人担忧的是,分支机构的数据中心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备份系统经常处于无人监控的状态,而备份出来的数据还有可能被人随意带走。

移动设备备份的情况则更加糟糕。很多公司根本没有相关策略,另外一些公司则只是告诉用户要将重要数据拷贝到文件服务器上。这说明大多数人都在忽视这个问题,而没有采取有效的可执行的策略。

大多数移动计算机的用户通常不会想到要定期备份数据这种事情。企业虽然有要求他们将重要数据同步到文件服务器,但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他们经常处于移动的状态,而且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网络带宽用于同步那些大文件或许多小文件。

考虑到当今员工的移动性大大增加,企业必须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考虑私有知识产权信息的保护问题,依靠那些没有备份保护的单点远程设备是不行的。

移动设备的备份为何如此困难

现状令人沮丧,远程系统和移动设备的备份看起来有些混乱。这其中有些原因我们必须清楚,只有了解了它们之后,我们才能尝试解决问题。

远程和移动设备上的数据之所以没有像企业主数据中心里的数据那样被严格的保护,其中原因显而易见,因为它们并不在数据中心。远程机构与主数据中心之间、个人与主数据中心之间并没有高速的网络连接,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使用主数据中心里常见的备份软件去备份这些数据。在主数据中心里,传统的备份应用必须保证有高速的网络连接到服务器端,在这种技术体系下,一旦换成连接到远程的服务器,性能会非常差。带宽的限制使得软件无法传输大量的数据,网络延迟还会带来更多不必要的流量开销,因为备份应用是一种基于会话的机制,网络延迟会导致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反复进行通讯连接。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准备做备份的计算机设备并不能保证全天都处于开机状态,而主数据中心里的服务器都是24小时运行的。众所周知,多数用户在不使用笔记本电脑或其他移动设备时,会将它们关机或置于休眠状态。而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远程分支机构的用户通常也会做类似的事情,关掉台式机和服务器的电源。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实施备份计划来说,必须先解决它。

还有一个挑战是,某些用户的计算机虽然是24小时开机,但却从来不关闭应用程序。根据这种情况,任何支持远程备份的系统都必须支持打开文件备份,或支持对正在修改的文件做备份。

最后,裸机恢复功能也是一个基本的需求。有很多种方案可以解决硬件故障问题,比如切换到备用的镜像系统,不过前提是必须在企业级数据中心才能够实现。对于远程用户来说,最理想的环境是有一条可以高速下载的广域网链路,并且能够得到来自总部的IT支持。如果远程分支机构使用的服务器和个人计算机有现场保修服务还好,厂商可以上门更换损坏的硬盘或其他部件。但是除了硬件之外,用户仍然需要系统和数据的自动恢复,最基本的步骤也少不了,比如插入光盘,、重启系统等。

可行的解决方案

远程备份最典型的难题是带宽不足。今天,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使用永久块级增量备份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条件有限,只能在低带宽的网络环境下做备份,那么关键的一点是不能重复传输已经备份过的数据,只能传输最新的、唯一的数据块。因此,绝对不能使用全备份的策略,甚至传统的增量备份也被视为有太多的冗余数据。

网络延迟是另一个问题。一个产品如果只是采用了块级增量备份技术,并不能说明它就是针对远程备份应用而设计。我们必须确认该备份软件能够识别远程链路环境,而且还能尽量避免网络通讯的开销。如果备份软件不具备这样的机制和功能,即使我们有足够的广域网带宽,网络的延迟也会严重地影响备份性能。

解决之道1:重复数据删除必不可少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大多数人采用了重复数据删除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大幅度缩减需要传输的字节数。去重系统能够识别且只备份多个设备或应用上的全局增量数据块,而非仅仅针对单个远程或移动设备做增量数据处理。因此,如果(保存在笔记本电脑A)一个文件已经备份过了,那么相同的文件(保存在笔记本电脑B)就不会再做备份。

有两种基本的数据去重类型:1、基于目标端(装置)的去重;2、基于源端(备份软件)的去重。目标端去重装置使用标准的磁盘驱动器,设计目的是用来取代现有备份环境中的磁带设备。备份软件将备份数据发送到该装置,经装置处理之后只留下最新的、唯一的数据块。使用去重装置有一个额外的好处是:随着磁带到磁盘的转换,备份设备的可靠性会有所提高。

如果用户希望使用目标端去重,则每个远程分支机构都必须部署一台去重备份装置,数据直接备份到这些装置上。经过去重之后,再由这些装置将数据复制到主数据中心站点保存。因为需要特定的设备,因此基于目标端的重复数据删除并不适合移动装置的备份。

源端重复数据删除的机制是由备份软件在备份流程的最初环节进行去重处理。应用服务器或移动设备首先要同备份服务器进行通信,告知它们有哪些数据段需要做备份。如果备份服务器发现某个数据段已经有了备份,该数据段就不必在网络上重复传输。该技术不但节约了备份服务器端的磁盘空间消耗,同时也减少了相关的网络开销。

远程站点或移动设备都可以使用源端重复数据删除。用户需要做的是在计算机上安装源端重复数据删除备份软件,然后就可以开始备份了。(这个过程本身很简单,当然,我们得承认完成初始化的全备份会有一些挑战。)

解决之道2:远程持续数据保护

另一种可以尝试的技术是CDP(持续数据保护),它同样可用于远程或移动设备的备份。CDP是一种带有回滚机制的复制技术。像复制技术一样,它会不间断地连续地运行,将最新的增量数据块源源不断的发送到远程的备份服务器。但是,CDP与标准的复制产品并不完全相同,其机制在于CDP系统维护着一份记录了数据改变信息的日志,因此受保护的应用系统数据能够依据日志信息回滚,恢复到任意的(日志记录保存周期之内)历史时间点,而恢复过程只需要几秒钟甚至更短。而传统的备份系统(包括哪些使用了重复数据删除的产品)只能将数据恢复到最后一次备份的状态,CDP则可以将数据回滚到故障发生之前几秒钟的状态,因为它的机制是持续数据保护。CDP也属于永久块级增量备份技术,既可以用于远程站点,亦可备份移动设备。

解决之道3:集成的数据保护

远程站点的数据保护可能还有一个办法,即利用我们时常提及的“自愈存储”设备。这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泛指集成了备份和恢复功能的存储系统。通常,“自愈存储”这个词用于描述那些集成了重定向写快照技术(redirect-on-write snapshot),能够将被保护卷上的数据块和文件恢复到历史版本的存储系统。这些快照还能够被复制到其他系统上,变成可用的独立卷,以便做历史数据查询或异地保护。有了这些功能,就不必再使用传统且复杂的备份/恢复策略了。用户可以利用这样的存储系统做远程站点的数据备份。当然,每个远程站点都需要部署同样的设备,然后各自将数据复制到主数据中心里一个更大的存储系统上。

解决之道4:云备份怎么样?

云备份服务也是一个很方便的选择,有些云备份服务使用源端去重技术,还有一些使用CDP。有些服务运营商会为用户提供一个前置的备份装置,由这个装置负责把备份数据复制到运营商的云存储平台,或者将该装置直连在用户的去重装置之后,起到数据复制功能。还有些自愈存储系统会与云服务集成,可自动将数据复制到云上。

裸机恢复问题只能靠内置相关功能的备份软件或服务来解决。对于用户的应用环境来说,必须要仔细考虑这个功能的重要性。同时,IT技术之外的因素很多,不能只相信厂商的一家之言,对产品和服务的详细测试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准确知道厂商提供的东西是不是我们需要的。

用户还应该咨询厂商,如果他们的备份应用不能连续运行,或者广域网连接中断了怎么办?虽然大多数产品和服务都能处理这些意外情况,但显然会严重影响到用户的应用体验。假设一个环境,用户的笔记本电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连接到互联网,而当它一旦上网之后,备份系统会开始对积累了很长时间的数据做备份。看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功能设计,但是,备份处理也许会消耗掉笔记本电脑全部的计算资源。这时候,用户也许不得不打电话向技术人员求助,或者为了处理其他工作而关闭备份进程。所以,在最后,我们一定要理解,在不同应用环境下备份操作对系统所带来的压力。

远程的初始化备份

远程站点计算机的第一次备份,通常叫初始化备份或全备份。用户必须在备份方案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初始化的问题,这很关键,除非需要备份的数据量特别小(几个GB),用户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将首次备份数据发送到主数据中心。常见的方法是将数据备份到可移动的存储介质上,然后将介质运送到主数据中心,并将数据拷贝到备份服务器。在这里提示用户,一定要同备份厂商讨论他们所提供的相关功能。

移动设备越来越多

iPad的用户一般分成两类:有的用户经常使用iPad查看数据,另外一些则使用iPad创建或修改数据。第一类用户可能无需在意数据备份的事情。但是后一类用户经常在移动过程中创建或更新数据信息,他们实际上需要知道该如何对移动设备做数据备份。最简单的方法是将iPad与笔记本或台式机相连,然后同步数据,以保证重要信息的有效备份。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但对于iPad这样的设备来说,也许是目前最好的方法。我们面对的一个挑战是:iPad为每个应用分配了独享的文件存储空间。即使出现一个可以通过因特网实现远程备份的程序,它也没办法访问到其他应用所创建或修改的数据。

本文选自:存储经理人2011年3月刊:如何管理用于虚拟桌面的存储系统,请下载阅读PDF版本。

作者

W. Curtis Preston
W. Curtis Preston

TechTarget存储执行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