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方案各千秋 殊途同归向整合

日期: 2010-12-19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随着IT设备的发展,IT系统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而这些信息系统又常常面临各种不同的威胁,如设备故障、网络故障和各种自然灾害。因此,数据保护已经成为所有计算机系统必须考虑的一部分,特别是金融、电信、能源等对业务、数据保护非常敏感的行业更应该建立一整套体系完整的灾难恢复系统。鉴于系统的安全级别与资源投入呈正比关系,如何选择适合本身的灾难恢复方案成为时下关注重点。

  传统备份:明日黄花

  提到数据保护,我们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备份”。备份可以将文件、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做一个副本并将其存放到近线或者离线设备中。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而且很多客户都是如此来实现。但是这种传统保护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传统备份的弊端体现在随着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对备份窗口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备份作业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离线备份介质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不稳定。看似安全的方案在灾难发生之时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传统备份的重要性渐渐降低,成为整体容灾方案的细枝末节。更加先进的数据保护方式慢慢进入大家的视线。

  持续业务保护:方兴未艾

  近几年市场上持续数据保护成为热点。持续数据保护的原理是在主机或者存储上面,加入一层数据复制层,这个逻辑单元的功能就是通过关联技术持续不断地获取生产数据,并将其保存到指定设备。不仅可以实现本地的数据冗余,而且可以实现异地数据的复制,能够在故障发生时,实现瞬间恢复数据的能力。持续数据保护已经被提出很多年,技术方面也已经成熟,看上去一旦采用持续数据保护我们就能高枕无忧了。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根据多年相关机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硬件故障、人为事故、软件错误是发生概率居前三位的信息系统故障原因。持续数据保护的原理决定其一般重点集中在概率小、破坏力大的自然灾害防范上,重点集中在数据的保护方面,对应用的连续性保护不足。因此即使配备了持续数据保护,在出现此三类问题后,应用的连续性却是完全暴露在风险之下。众所周知,应用与数据一旦离开了对方便无法实现价值。因此持续数据保护并不具有防范全部灾难的功能。所以更高级的持续业务保护概念出现了。

  持续业务保护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技术,是整合了数据保护与应用保护的整体解决方案。持续业务保护不但可以通过数据保护模块将生产数据保存到灾备系统,更可以通过应用保护模块在故障发生时自动启动灾备系统,甚至可以在本地发生重大灾难全部宕机时,由远程灾备中心接管业务,保证业务的连续性。由此可见,持续业务保护将会是未来灾备系统的核心。

  虚拟化容灾:前途无量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器虚拟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采用虚拟化技术整合服务器后,为用户可带来容灾方面的直接收益:采用虚拟机做容灾服务器,在保证最小的 RPO 及 RTO 的前提下,拥有成本更低、维护成本更低、资源利用率更高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存储虚拟化容灾。

  存储虚拟化容灾方式是在持续数据保护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主要功能通过专用存储管理器实现。专用存储管理器负责整合后端存储,并将需要保护的数据保存到指定设备。存储虚拟化容灾方式优点显而易见:由于数据复制是通过专用存储管理器来执行,整个过程对应用服务器来说是透明的,对系统整体性能影响十分低。另外,通过存储虚拟化容灾方式,可以整合前端异构平台的服务器和后端不同品牌的存储设备,设备无需成对配置,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设备。

  整合:大势所趋

  前面提到的几种技术的出现反映了市场对容灾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每一种技术又有本身的局限性。因此整合各种技术特点的整体容灾解决方案/产品应运而生。这种产品即可以提供备份方案的低成本,又可以实现实时灾备的最高安全需求,而这一切都可以根据用户的 RPO 及 RTO 灵活定制。用户只需要购买一台设备即可对自身的所有应用实现不同级别的容灾保护,预计在未来1~2年内将大规模使用,前景光明。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