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磁盘技术的发展,每TB数据存储价格快速下降,甚至有人开始怀疑,在今天磁盘存储容量已经非常廉价的背景下,是否仍有磁带存储的必要?在2011年LTO技术联盟媒体沟通会上,IBM数据保护系统市场部Bruce Master介绍了当前数据保护环境下LTO5磁带技术的价值和最新的LTO5技术,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些许全新的概念。
IBM数据保护系统市场部Bruce Master
日益增长的信息给今天的数据管理和备份带来严峻的挑战。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全球数据以每年40%~50%的速度高速增长,而相应的存储预算平均增长仅有每年1%~5%。诚然,不断降低的磁盘价格确实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就像处理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工具,磁带,仍在数据存储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人说问题就像钉子,问题越多,就用越多的锤子,”Bruce Master比喻道,“但关键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钉子,还有螺丝,铆钉等等,不能简单得用同样的方式应对所有问题。这也就是存储分层的概念,对于不同数据,要有不同的存储方式。有家新闻调查显示,90%的数据在存储后就不再被访问了,而余下6.5%中的数据仅被访问过一次。因此应该将那些数据移动到更便宜的地方。”
成本非常重要,但这不仅指初期的采购成本。一项针对数据归档的研究对比了SATA磁盘和LTO磁带在12年中的使用成本,在计算硬件、维护和空间占用等成本后发现,磁盘的总体拥有成本是磁带的15倍,其中仅磁盘能耗的成本就超过了磁带的总体拥有成本。而被中国客户认可为最佳性价比的虚拟磁带库,即使使用15:1的重复数据删除率,其成本也是磁带的2~4倍。目前最新LTO5磁带每GB未压缩的数据存储价格仅5美分。
在灾难恢复中,磁带更有着磁盘无可替代的优势,磁带可以从物理级别进行数据隔离。数据是相当脆弱的,尤其是存储在磁盘上面,自然灾害,人为故障,软件失误都会不可避免地造成生产系统和备份系统的数据故障。“Google就有过这种经历,”Bruce Master说道,“虽然建立了异地的备份中心,但仍无法避免软件故障所引起的数据丢失,所幸的是,Google为了保护数据免于丢失,还将数据备份到了磁带上。而磁带是离线的,不会受到任何软件故障的影响。”
LTO展台
以下几点可以作为数据保护方面的最佳实践参考,而在这其中,磁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 ? 具有多个备份或多层保护:根据数据价值,至少保存3 个备份,放置在不同地点;一个域外保护—使用磁盘和磁带。
- ? 隔离一个备份:至少将一个离线备份进行逻辑系统隔离,以避免遭受在线存储所受到的有意或无意的破坏—使用磁带;保持离线。
- ? 具有技术多样性:采用不同介质进行备份,以避免介质或系统进程灾难的发生—使用磁盘和磁带组合。
- ? 保护数据访问:静止或传送时—使用加密技术;使用WORM(一次写入,多次读取)。
- ? 对备份与存档进行区别管理。
- ? 多重备份,按时间点统一备份操作和DR 恢复,并与应用程序专用RTO(恢复时间目标)/RPO (恢复点目标)保持一致—使用磁盘和磁带。
- ? 对单实例数据进行存档以便长期保存:磁盘和磁带组合使用。
随着备份数据的持续增加,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数据归档,以满足法规遵从、电子取证或保存公司知识产权数据。Horison公司的一项指导性文档中介绍了归档的五项要求:长期介质、便携性、无论是否上电,都可以将数据进行容灾、不活跃的数据不消耗电能、以及高级别的数据加密。而对于这些要求,磁带较磁盘更为适用。
磁带仍将随着数据世界的增长而不断成长。其在以下几方面的优势是磁盘短期内无法取代的:
1. 磁带的总体拥有成本和能源消耗。
2. 磁带可以离线保护数据,便于携带。
3. 更高的可靠性。
4. 高度的可扩展性,只需要增加磁带盒即可实现扩展。
5. 高速磁带数据流传输。 (LTO5格式磁带速率:280MB/S,SATA磁盘速率:70MB/S,FC磁盘:150MB/S)
6. 高达30年的保存时间
最新的LTO5磁带可以处理和保存大型备份和存档:每盒LTO5磁带可存储1.5TB的非压缩数据(相当于30部DVD电影),并提供140MB/S的非压缩数据传输率(单驱动器每小时可保存1TB的数据)。同时LTO5磁带首次提供了2个分区,在第一个很小的分区上提供的所保存的数据的索引信息,通过线性磁带文件系统(LTFS),可以像操作磁盘一样操作LTO5磁带上的所有数据内容。
最后,Bruce Master指出“LTO技术将以大约每两年更新一代的速度推出LTO6,LTO7的磁带格式标准,持续地保护用户已有投资。”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