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存:存储厂商的机遇还是挑战?

日期: 2010-03-29 来源:TechTarget中国

  存储功能正在缓慢且稳定地迁移回由闪存技术支持的CPU。应用开发者将这视为向用户交付更高性能和增加重要业务价值的一个长期机遇。这并不等于存储厂商的终结,而是一个机会。但这的确是技术和业务模式方面的一个转变,笔者相信,那些意识到这个趋势并投下了长期赌注的厂商将有所获益。

  背景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我们看到存储功能正在稳定地从主机转移到存储阵列中。随着各种基于Unix和NT/Windows的服务器在市场中涌现,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连接存储与服务器并共享所有已经生成的数据。尽管旋转磁盘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存储功能的转移解除了CPU周期的重负——为了支持客户/服务器应用,CPU资源的消耗非常快。所有这些都是起于开放系统的连接性和兼容性的简单理念。

  EMC的Symmetrix是首个针对这一趋势而推出的系统,它超越了大型主机连接性,能够连接到不同的主机系统并支持各种操作系统。EMC设计出了市场中第一款允许多个主机CPU连接到一个大型共享Symmetrix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整合并且支持一组同构的服务器(例如所有HP/UX或者Sun Solaris)。随着SAN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系统连接性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存储功能和价值逐渐扩大到通道之外,厂商们都想要抓住这个机会。

  复制、拷贝服务、数据迁移、存储管理和灾难恢复成为用户们乐意为其买单的功能——不管是通过许可产品还是作为能够给厂商带来更高利润的存储阵列捆绑功能。功能上的转移给整个行业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改变,就在眼下

  缓慢且稳定地,我们开始在一些大型和小型领域看到这种趋势的颠覆,尤其是受微软和Oracle推动,还有IBM。而且,Fusion-io等初创厂商也希望抓住这个机会,以打破现有应用部署的模式。这些厂商(尤其是微软和Oracle)都将存储功能视为向他们软件产品中增加更多价值和功能的一个好机会。微软Exchange、Data Availability Groups(做Exchange恢复)和Oracle 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 (ASM) for 11g(一款垂直集成卷管理器)都是体现这个趋势的例子。我对Oracle的Exadata更感兴趣,因为它采用了Sun的FlashFire技术。Exadata还采用压缩技术来优化容量,快速且高效。Oracle将把Exadata作为软件与硬件集成的好例子推广给用户。Ellison曾经反复提到苹果的iPod是一个更好更简便技术的参考例子,现在有了Sun的技术之后,这将成为一项关键战略计划并为数据中心提供坚实基础。

  磁盘存储的王牌一直是:尽管它的性能比内存低了几个数量级,但是它是永久性的。因为磁盘存储可以被用作更长期的存储和存储网络,使得共享磁盘阵列数据变得更容易。获得永久性可共享数据的唯一途径就是I/O。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最好的IO就是没有IO。有了闪存之后,一切都变了。现在我们可以在CPU方面加载存储功能,允许应用以内存级的速度访问一个永久性资源。这意味着应用开发者可以写入代码,假设他们可以访问一个层级的存储,而无需执行一个磁盘存储IO——从而大幅度提高性能。不过这要求对应用进行重写,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么做可以带来巨大的业务价值(想一想金融或者其他数据库交易)。

  人们怎么看待这个趋势?

  我曾经与很多技术专家讨论过这个趋势,他们的反映从完全认同到完全否定都有。这种情况的致命弱点在于,如何共享和保护孤立闪存资源中的数据?这也是很多人称这种技术将支持只读数据的原因。我不明白为什么写入密集型数据不适合于这种长期存储,前提是有些人设计出了一种在闪存中保存和共享数据的方法。尤其是,我认为供应商有机会成为新的Veritas,即提供针对永久存储的服务以支持最新的高性能应用。我认为这个话题值得讨论一下。

  我还感兴趣的一点是,当我与执行人员谈论基础架构的时候,他们都表示希望进行简化。将功能迁移回主机是简化的一种途径。微软和Oracle显然是支持这个趋势的,因为他们在存储硬件商品化和为产品增加价值方面所做的任何事都是高成本的,但是他们不介意。他们在乎的是用户体验。

  我曾经与一位银行的应用开发负责人交谈过。我问题,当他考虑设计应用的时候什么是最重要的?他的回答是:“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第一,可用性;第二,可靠性;第三,性能;第四,用户体验。”我问,那成本呢?他说:“成本?当然了,这对有些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对我来说,我不会太多地考虑成本。”

  对于基于共享基础架构理念进行销售的存储网络供应商来说,这是很令人意外的。我的建议是,与其逆势而行,不如找到一个跟上形势并投下赌注的途径。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