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存储与备份 你必须知道的6件事

日期: 2010-06-21 作者:黄永兵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云已经无处不在,人们无法摆脱它!这对于至今仍被存储和备份成本困扰的企业来说本身是件好事,基于互联网的云服务为正在寻找地方存储和备份数据的企业提供了一个额外的选择。

  之所以说是“额外的”原因是,我相信绝大多数公司都认为公共云尚未完全成熟,还不放心将其作为企业数据的主要存储地,对于那些已转换到公共或私有云数据存储的少数企业来说,也可以拿本文来验证我说得对不对。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有效利用云存储和备份服务,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以及让服务水平得到保证需要注意的6件事。

  1、云是私有的,因此应该做好调查工作

  不管你是否也这样认为,几乎每种云服务都是驻留在私有平台上的,这意味着只要你购买了任何一个云服务,你就一定会受到供应商限制,在云存储和备份服务领域情况也一样,因此,在你决定将重要数据转储到云之前,应该对云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调查服务的私有属性对你整个存储和备份环境的影响,调查平台和互操作性支持情况。例如,有些云供应商只支持Windows和Linux平台,如果你要使用Unix,那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最后就是调查你的存储和备份软件是否支持云供应商的服务接口。

  2、将数据的第三个副本发送到云

  强烈建议刚开始使用云存储和备份服务的公司将数据的第三个副本发送到云,意思就是应该从自己的备份软件将备份数据发送到云,各大备份软件厂商都已开始在自己的软件中集成云服务API,如果你的备份软件尚不支持直接与云服务交互,那么只有用传统的办法进行数据复制。当数据复制到云之后,就要评估如何访问数据,以及数据的安全性了。

  3、看看自己的网络带宽够不够(不是看对方的)

  要在云中存储和备份数据,首先对你自己的互联网接入带宽进行评估,究竟需要多大的带宽才能满足你访问云中数据的需要?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在本地存储和备份数据时,本地网络的网络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切换到云之后,这就是个重要的问题了。试想一下访问响应时间从原来的不到10毫秒突然一下子变成20-30毫秒是个什么概念,是的,云服务供应商的网络带宽也很重要,但通常对方会提供足够的带宽保证用户的使用,关键还得看自己的网络带宽够不够。

  更重要的是,你的本地网络往往是多个业务共享的,我想几乎没有人愿意专门建设到云供应商的专线吧,这意味着云访问通信必须和其它互联网访问通信竞争带宽,在业务高峰期间,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存储流量是相当惊人的,如果不采取异步方式,可能会造成网络严重堵塞,将云作为备份目标,需要安排好备份任务执行时间,最好是放在业务低谷时段进行。

  4、私有云还是公共云

  关于是使用私有云还是公共云这个问题争论已久,人们总是认为公共云不安全或是没有私有云安全,如果有人一直伺机偷窥你的数据,那还真的需要做长远打算。

  幸运的是,私有云也存在与公共云类似的安全问题,但为了不将问题复杂化,本文所指的私有云全都假设是“到公共云的私有连接”,而不是构建一个私有云,因为私有云不是一般企业能承担得起的。

  从存储和备份软件的角度来看,问题应该不大,云存储与本地共享存储环境差异不大,都是一个磁盘阵列服务于多个服务器上的多个应用程序,如果有特殊要求需要独立控制存储,那你必须联系云供应商要求隔离,当然这样做的成本应该会上升。

  5、远程网络文件共享的挑战

  许多正在使用云服务的公司允许他们的用户访问通过云共享的网络目录或文件,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但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互联网出口通信量可能会增加四倍。通信量增加后就会导致网络拥挤,进而使网络延迟增加。正常情况下,文件共享流量发生在本地网络,发生任何问题也会很快得到解决。

  而转到云存储后,网络问题涉及到的干系方就增多了,包括云供应商,ISP以及企业自身,这就可能导致问题持续的时间变得更长,最后引发用户的强烈不满,因此规模很重要,如果你计划一次性将整个组织的业务数据全部转移到云中,那么首先应研究其失效可能带来的影响,我强烈建议你采取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逐一转移。

  6、每GB的成本问题

  大量的用户问我转移到云后,每GB的存储和备份成本有何变化。

  如果你仔细调查了前五个问题,并仔细思考了维持云存储和备份策略的潜在成本,那么要回答最后这个问题就简单了:转移到云可能对每GB的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

  虽然在外围成本方面,每GB的云成本很低,这样就可以将资本支出性成本转移到运营成本了,可能你正暗自高兴,但前面说的所有问题都全部解决的话,每GB的满载成本可能会更高。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