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SAN:存储市场明日之争

日期: 2008-01-20 作者:佟乐 来源:TechTarget中国

  根据IDC的报告显示,到2010年,iSCSI会达到外部磁盘存储系统市场份额的21%。作为IP SAN的核心技术,由此引发了人们对IP SAN市场的关注与争议。最多的就是FC SAN是否会因此走向没落?IP SAN市场能否实现持续的增长?FCoE是否也会对IP SAN 的发展造成冲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iSCSI技术就像古人在诗中所描述的一样,突然间就被各企业用户所知晓,成为用户中讨论最多的热点。

  快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一些用户认为,IDC的分析报告对iSCSI技术有炒作的嫌疑,这个数据有些虚高。对于用户的疑问,EMC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于希国分析说: “现有的iSCSI市场占有率大概只有3%~4%,而且这个技术仅针对中小企业用户市场,按照iSCSI现有的最高年增长率70%来计算,这个数字还是有待被验证的。”

  但是,H3C存储产品线总裁李治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说:“iSCSI技术将越来越被用户所认可,在厂商的大力支持下,伴随着万兆以太网技术和成本的优势,预计到2010年,iSCSI的市场占有率将突破IDC所预计的数值,达到40%~50%。”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市场上对iSCSI技术的发展产生如此大的争议呢?浪潮存储产品事业部产品经理王永海介绍说:“iSCSI技术现有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是较低的,但是国内的宣传比较多,而且还具有以太网技术的无所不在的优势。所以,未来iSCSI技术还是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华硕服务器事业部技术经理仓荣民也认为:“一些调研机构的分析数据有些是根据全球市场的发展来发布的,有些是针对区域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发布的,因为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是平衡的。但是,随着IP SAN克服了性能上的困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iSCSI将与FC共存,是下一代存储网络的发展趋势。”

  不管这个数字是否真的偏高,iSCSI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关键的只是这个技术的优势在哪里,它是否真的会渐行渐远。

  优先处理SAN的逻辑结构

  很多用户对于IP SAN的定义和划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清晰地区分存储网络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应用中的分工,SNIA开发出了共享存储体系结构模型。在模型底层的抽象存储域中包括所有存储网络的实现,就是我们谈到的IP SAN、NAS以及FC SAN。

  SAN技术又因为实现协议的不同可分为FC SAN和IP SAN。简单地说,SAN就是任何可用于存储访问的网络,它将主机和存储之间互联,以实现存储合并、资源共享和更高的可用性。

  iSCSI,即Internet SCSI。随着IETF工作组的成立,iSCSI标准成就了网络类型中统一应用和存储的代表作—IP SAN(或称为iSCSI SAN)。它的目的就是要使用本地iSCSI导向器和iSCSI目标来建立SAN。

  为了在引发器和目标之间支持一个iSCSI会话,需要建立一个或者多个TCP连接。TCP连接确保SCSI命令、状态和iSCSI数据包所携带的数据(又称为PDU)的顺序发送。PDU封装了标准SCSI CDB(Command descriptor block,指令描述块)来传送命令或者数据。在iSCSI边界,iSCSI的PDU描述了一个新的信息结构,这与FC的FCP(Fibre Channel Protocol)层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每个主机和存储资源都支持以太网接口和iSCSI协议栈,因此,设备可以直接连接到以太网交换机或者IP路由器上。在这方面,iSCSI端节点只显示为另一个IP实体。通过标准IP的实现,到IP网络的直接连接,将建立连接和维护连接完整性的责任交给了端设备,这和依靠FC的fabric交换机或iFCP(Internet Fibre Channel Protocol)网桥来监督设备的状态不同。因此,一个iSCSI端设备必须具有额外的逻辑来预先处理SAN。

  除了具备优先处理SAN的逻辑结构,支持IP协议传输,iSCSI还规范允许IP层以下的功能层提供诸如IPSec数据加密功能。规范允许可选的数据和数据控制机制同步,它们可能位于iSCSI层以下。iSCSI层的目的是为了确保iSCSI数据和命令的有序接收,并且在数据直接写入应用程序内存时调节丢失的数据报。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机制,iSCSI设备可能需要更大的缓冲区,还可能需要多个复制操作来保存数据,并且需要在将它们传给顶层应用程序以前进行数据序列的重新组织。
竞争对手是FC SAN

  FC SAN作为第一个成功实现存储网络应用的网络体系结构,目前在存储系统市场中达到了60%的高份额。它是针对传统的SCSI电缆长度有限而发展的技术,专门解决主机系统对磁盘的块级存储数据调用。同时,FC SAN具有点到点、环以及fabric三种拓扑结构,可以针对某种拓扑协议的不同FC端设备进行优化。

  目前很多用户都会将FC SAN与IP SAN进行比较,试图能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对此,NetApp华东区技术部经理徐博进行了解释。他说:“FC SAN和IP SAN是SAN的两种结构,其中FC SAN是实际应用中比较普遍的企业数据中心存储网络标准,能提高数据利用率,具有较低的管理成本、良好的可扩展性及性能。至于IP SAN则是通过TCP/IP网络应用SCSI标准,提供辅助的存储能力,可被部署在低成本存储应用区域。例如,应对存储合并、数据保护、灾难恢复等各种集中或分布式环境。”

  同时,他还表示iSCSI技术可以支持Windows及Linux服务器环境,并可服务UNIX及Novell服务器环境,提供简单、灵活、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李治也表示,过去用户总是在担心iSCSI的性能问题,但随着万兆技术的出现,以及以太网链路聚合功能的发展,使得iSCSI的性能瓶颈得以克服。而且用户在很多时候都会以此引发出对会话管理、错误处理、以及安全性问题的考虑。

  FCoE能否救赎FC SAN

  在今年的3月,EMC、Brocade等存储厂商宣布推出FCoE(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协议。有分析人士认为,他们的目的就是将FC SAN向IP SAN过渡,能够在iSCSI迅速扩张的同时,守住FC的市场。FCoE将冲击iSCSI市场的说法霎时被传遍存储圈。

  对此,于希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iSCSI技术正在以每年70%的增长速度冲击着存储系统市场,但按照市场格局的划分,它只能算作是一种边缘技术解决方案。虽然iSCSI技术现有的发展速度是不容忽视的,但因为它具有实施造价低的成本优势,所以一直被中小企业用户所看好。”相对来讲,他更加看好的是FCoE。

  但是,市场上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FCoE的出现根本不能对iSCSI的发展造成威胁。李治说:“FCoE其实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它与FCIP(Fibre Channel over TCP/IP)和iFCP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历史也证明,iSCSI还是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出现并迅猛地发展。”

  我们将FCIP和iFCP与iSCSI进行比较,试图找出iSCSI如此快速发展的诱因。

  FCIP在IP存储领域与iSCSI协议是两个相对的极端,它包含部分IP内容和大量的FC成分。从基于IP的SAN的观点来看,作为FC的扩展策略,FCIP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算作是真正的IP存储策略。与FCIP相反,iSCSI协议根本就没有FC的内容,但却包含了所有的IP内容,它的实现就是要将FC从SAN的概念中清除。

  将iSCSI与iFCP相比较,它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iSCSI在存储端设备中采用了IP。与iFCP不同的是,iSCSI为通过IP网络进行块数据传输,定义了它本身的串行SCSI的实现。

  iSCSI作为独立的串行SCSI实现,让我们联想到FC也创建了它自己的词汇表。很多用户在部署前都需要理解它们,并具备相应的认证资格。在这一点上,用户在部署时都不得不面对标准化和互操作性的挑战,所以,部署成本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

  随着2.0时代的降临,以太网将变得无所不在。以太网交换机技术的成熟以及低廉的价格更加凸现IP SAN的成本优势,但被高端用户普遍看好的FC SAN却需要面对成本的压力。

  王永海表示,IP SAN成本的优势就表现在人员、技术、设备以及管理费用。仓荣民说:“FC SAN的存储结构需要HBA卡的成本支持,就交换机来讲,8口的光纤交换机就需要几万元人民币,但24口的以太网交换机仅需要1000多元人民币,仅存储部分的成本就要低于FC SAN 40%。”

  徐博认为,随着各种存储技术的不断成熟,用户在选择解决方案时不再仅靠产品和技术作为标准,更关键的是他们需要能满足应用的方案。因此,在技术实施性能类似或者差不多的时候,成本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而这就是IP SAN最根本的优势。

  对于IP SAN的调查采访已经结束,但对于IP SAN未来发展的探讨才刚刚开始。有太多的用户还在如何选择存储解决方案的问题上徘徊。但是,在采访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就是“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这不仅应用于存储设备的选型,在其他领域相信也同样适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的购买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在选择解决方案时,首要考虑的应该是方案的可行性,将需要解决的应用问题作为考量。其次才是产品、技术以及价格的考量。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佟乐
佟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