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架构技术让IT部门的专家们耳目一新也赚足了他们的眼球,然而冷静下来,让他们迷惑的是究竟这种方式的风险是什么,带来的好处又是什么。 只要在互联网上做一些简单的搜索,就会得出一些有关超融合架构不确定性的疑虑。事实上,在这个词汇如何拼写上甚至还没有达成完全的一致。 从概念上来说,超融合架构是一个不错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问世,消除了传统数据中心的不同服务器和不同存储的概念,转而使用统一的平台以提供以及管理数据中心提供的计算,存储以及网络方面的资源。这听起来和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的概念很类似,不是吗?我和不同的IT专家们一起讨论过这个问题,然而有关超融合以及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是否一个概念的问题,有着不同……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只要在互联网上做一些简单的搜索,就会得出一些有关超融合架构不确定性的疑虑。事实上,在这个词汇如何拼写上甚至还没有达成完全的一致。
从概念上来说,超融合架构是一个不错的概念。这个概念的问世,消除了传统数据中心的不同服务器和不同存储的概念,转而使用统一的平台以提供以及管理数据中心提供的计算,存储以及网络方面的资源。这听起来和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的概念很类似,不是吗?我和不同的IT专家们一起讨论过这个问题,然而有关超融合以及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是否一个概念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解答,有些人认为是一致的概念,而有些人则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的观点是后者。
在当今的市场上,有三种听起来比较类似的概念类别。融合架构,本质上说是以硬件的方式提供整体计算,存储以及网络交换方面的资源。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平台并且相较于传统模式来说,瓶颈会少很多。另一种则是成为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这种概念的本质是将硬件层的逻辑配置抽离到软件层来实现,故而可以被定义或者后面重新定义,这个变更的过程并不依赖于底层的硬件平台。而这两个概念的混合体则形成了最新的第三个概念,超融合架构。
在超融合架构里,硬件层提供了计算,存储以及网络三合一的功能,另外还加上一套管理系统以及软件层定义的和架构相关运维内容。超融合架构是运维方面和配置方面都通过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实现智能化的融合架构。
在我的概念里,Dell的Dell PowerEdge FX在运行一个虚拟化组件以提供存储,计算和网络资源前并不能称之为超融合架构。同样的道理,一个以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方式部署并使用了不相干硬件平台的架构也并不是超融合的。
一些知名的大腕厂商例如Dell,HP,Cisco和VMware合作推出了超融合概念。然而超融合架构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并且这个市场也不仅由大的玩家主导。类似像SimpliVity,Nutanix这样的厂商也使用了超融合技术使本地化部署和云端部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Capex和Opex这两个指标来说,超融合带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两个问题就来了,风险在哪里,哪里又合适这样的技术?
风险有哪些?
在大型企业的IT部门里,数据中心级别的孤岛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问题。通常不同的孤岛由不同的IT部门所负责,例如存储,网络,虚拟化,x86平台服务器以及传统的unix服务器则都有不同的团队来运营负责,甚至对于一些企业有大型机则由专门的团队来负责运维。通过超融合架构技术的使用,我们可以将这些所有的人放在同一把伞下,即便如此,你还是需要找到谁是对应的负责人。尤其是那些不同组有不同管理层级的情况,则可能产生较为复杂的人员分配及协调问题。
另一方面潜在的问题则是厂商带来的孤岛问题。如果真是完全部署了超融合架构,对于用户来说,往往则意味着对单一平台的选择使用,然而如果在所有场景都锁定在单一品牌,往往则会错过了创新的工具和产品。
我个人是创新产品的拥护者,同时我认为,对厂商的锁定和所谓的忠诚,对于数据中心来说,是反生产力的。尤其是当一些数据中心人员表示,“我们使用的都是思科的品牌,我们并不在乎创新这回事,我们希望在网络品牌上保持同质性。”坦率说,我并不情愿因为成本上的节省而希望锁定在固定品牌上。
即便是那些对于我认为的对多厂商支持的开放态度表示反对的人们,我还是希望他们在选择类似像SimpliVity或者VMware的EVO:RACK产品适合仔细思考,看看是不是愿意被他们锁定硬件选择。
哪些方面是合适的?
我非常喜欢超融合的架构。我认为它提供了一条混合架构以使得工作负载能动态的根据需求向云中或者从云里扩展。对于我来说,这是创建敏捷IT架构的必由之路。
然而与此同时,我也认同超融合架构在企业的核心架构里的使用会有所局限性。最合适使用超融合的架构其实还没有被定义清楚。许多有特殊负载运行的企业使用了有特色的平台来处理这些负载。这些情况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合适超融合架构,但对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架构肯定是合适的。
超融合架构对于分支机构或者机房共置的场景,同样对于那些企业规模不大,然而对IT架构有大规模需求的场景也合适。试着想想,为什么不考虑一个仅仅4U大小的设备在你公司的分支机构能上架然而启动后即可使用?
超融合架构会继续发展,它也的确是在走着这样一条路,它将会沿着用户的需求,以多厂商提供的方式,作为一种功能提供给客户。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我相信对于企业来说,超融合架构若良好使用,将是一款强有力的武器。
相关推荐
-
大多数供应商网络存储系统收入攀升
云计算和软件定义产品正在蚕食传统企业网络存储系统市场,但后者仍然保持着相当强劲的增长。这是因为托管服务提供商的 […]
-
最强超融合入门干货:超融合与传统架构特性及收益详细对比
虽然超融合的概念已经被热炒了至少两年,但市场上依旧存在着不少模糊的定义与理解,超融合与传统IT架构在性能和收益方面究竟有哪些差别?此文将详细盘点超融合与传统IT架构的差异,并通过厂商实例来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
IT存储管理员:多一些业务 少一些比特
存储专家的日子可能即将结束,然而,尽管某些存储技能已经过时,但存储管理员对于企业利益的重要性也同样重要。
-
超融合架构:主数据存储使命之外
在超融合架构中,存储和应用在主站点与二级站点之间并非界限分明。我们应该应用超融合、横向扩展的文件系统、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SDS)等技术,令二级站点像主站点那样更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