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存储趋于自动化

日期: 2013-07-17 来源:TechTarget中国

作为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化策略,分层存储技术已经成为主流存储产品的基本配置。分层存储可提高存储需求的灵活性,优化数据管理,并降低总拥有成本。而随着软件算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全自动分层存储可在第一时间内将数据自动地转移到相匹配的存储介质中,实现快速存储层(闪存驱动)和性能较低的低速存储层(如SAS和SATA磁盘)之间的数据移动。

分层存储架构

IDC存储系统研究总监Ashish Nadkarni表示,在对存储系统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后,各大存储厂商已在原自动分层软件的基础上完善了算法,以确保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最佳的成本效益。

在本次访谈中, Nadkarni与外媒记者分享了他对当前分层数据存储发展的看法,并介绍了自动分层存储所适用的工作负载类型,分层架构中闪存和缓存的作用。同时他还对采用分层数据存储的IT部门提供了运营管理方面的建议。

分层存储对于我们已不再陌生,而且现在企业的选择也更加地多样化。在过去的一年中,您认为分层存储的发展有哪些新的亮点和变化?

Ashish Nadkarni:如今,分层数据存储对于用户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可选项,而是能帮助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存储效率的技术,它可实现闪存存储与最慢的存储层(如近线SAS)的共存。而分层软件的算法也在不断地升级,以EMC的FAST VP为例,其全自动智能分层算法可根据数据存取频率的“高低”,将较“热”的数据移到高速存储层,并将较不活跃的“冷”数据转移到低速存储层。与先前的手动分配资源相比,大大减轻了管理员的负担。

厂商在包装“分层存储”解决方案时,同样也是主打“省钱”牌。在以前没有分层技术的条件下,如果需要提升存储阵列的IOPS,用户不得不购买大量的驱动器并对它们进行短击。有了智能分层软件的帮助,用户通过几个驱动器,便能实现同样的IOPS。你也可在混合工作负载环境下采用相同的软件进行分层管理,而无需担心分层软件的负荷过重。

自动分层存储现在到底有多火?它适用于哪些应用环境?

Nadkarni:随着企业对存储管理效率重视度的提高,自动分层存储越来越受IT运维人员的青睐。最近有些厂商向我透露,他们60%至70%的中端解决方案均内置了自动分层技术。因此愈来愈多的供应商在其存储阵列上都启用了自动分层,在部署该存储阵列的环境中,自动分层存储也是默认的功能之一。

如果你的虚拟环境同时结合了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和Exchange应用,不用担心,分层解决方案也可用于混合工作负载环境。据厂商介绍,分层软件可以“自主学习”,无需用户操作,就可按程序将不同的数据类型安置在不同的存储层,同时给出闪存、SAS等其他介质各自的所占比例。然后分层软件还会自动计算出数据传输的最佳方式。现在自动分层软件所支持的工作负载越来越多,当然也不乏有例外。如果你80%的数据是“热”数据,那么对其来说,只有20%是闪存的分层解决方案就很不合理。不过通常情况并非如此,大多数环境都是由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以及使用这些数据的应用所构成的,这并不是问题。

现在大多数用户会在自动分层存储中采用闪存吗?闪存在这些应用环境中可否灵活应用?

Nadkarni:使用闪存的用户确实很多。实际上,分层软件正是依靠闪存才能按需提供IOPS,而当你不需要过大的IOPS时,闪存也能调节并降低单位GB成本。闪存是存储阵列按需提供性能的关键所在,在用户对性能要求不高的时候,这些数据又会慢慢回到低速存储层。没有闪存,分层软件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自动分层存储体系架构中,闪存缓存和DRAM缓存处于什么位置?

Nadkarni:大多处于第0层。如果你的自动分层设置有两层或三层,闪存缓存和DRAM缓存往往会位于第0层,这也是性能最高、存取速度最快的一层。再下一层就是MLC(多阶存储单元)或eMLC,eMLC的密度和稳定性相对更高些。然后就是位于低速存储区的SAS驱动器和近线SAS驱动器。

当用户需要一定的IOPS时,系统将在第0层读取访问缓存,并在该层进行数据迁移、复制、管理等操作。因此在用户急需IOPS时,系统会首先访问第0层,当用户不需要时,数据又将回到单位GB成本更低的存储层。

关于分层存储领域的最新发展,您对企业有什么部署上的建议吗?

Nadkarni:摆脱惯性和改变现状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企业不愿意改变也很正常,或许他们曾受到多次修改分层软件解决方案的困扰。但我的建议是,企业应像拥抱其他的市场趋势一样,积极部署新一代的自动分层存储方案。从存储整体成本的角度来看,这些解决方案极具建设性。

第二个建议是,企业应将自动分层存储方案或软件作为整体存储策略的一部分。这样当企业在制定存储策略时,才能考虑周全,自动分层存储和自动精简配置、数据压缩和重复数据删除一样,都应属于存储优化技术。

最后一个建议更侧重于运营和实践方面:不要尝试用手动来控制自动分层存储方案。我曾与很多自动分层的用户交流过,其中便有人认为在部署阶段不应让数据库从较慢的存储层开始访问,于是他们便有意将数据“挪至”高速存储层。但事实上,类似于手动控制自动分层的“挪动数据”方式,会导致更多的性能问题。用户应该让系统根据各存储层的I/O负载,自动计算出数据的最佳传输路线。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