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方法防止磁带恢复失效

日期: 2008-06-17 来源:TechTarget中国

  曾经人们都开玩笑说:“备份永远不会出错,只有恢复才会失效。”


  不幸的是,这个玩笑给人带来更多的却是痛苦。对于想要恢复数据的存储管理员来说,这种差别并没什么不同。二者都会发生故障:据估计,几乎有一半的磁带恢复会失效。


  备份软件生产商EMC Dantz公司的高级产品经理Erik Pounds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故障多半是因为无法找到正确的媒介。你拥有所有的媒介和旋转策略,但有时它们并不实用,这就让你忘了做某些事情。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丢失了对一些数据的记录。”


  部分问题来自对磁带及其他媒介数量的追踪和对所需介质的选取,部分问题又是因为档案媒介必须长时间保存,通常要几年,这样就会由于时间过长产生错误。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向后兼容发生问题,Pounds这样说到。他说:“有时候用户读取了数据,然后做了某些恢复,但出于某些原因他们使用的产品无法读取写入原来产品中的数据了。”即使是相同的产品,档案数据也可能是利用四代或四代以前的软件写入的。如果数据以私有格式输入,那么问题就更严重。Pounds接着说:“这就是为什么公司要采用像UDF这样的使格式独立于操作系统的策略。”


  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最大减少人为失误和对备份造成的影响:


  1.了解你所存储的内容


  你真的知道所备份的内容吗?备份的内容正确吗?通常不会备份系统中的所有内容,即使你用的是完全备份。一般来说,临时文件和其他文件都不会备份。这个到没关系,只要你真正备份了你想备份的。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你都做不到这点。检查你的备份规则,确保你已包含了所有应该备份的内容。


  2.简化备份


  理论上,设计过于精细的备份计划需要多重磁带组,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超过某一界限,这种复杂的状况只会增加人为错误的发生率。


  备份过程应该尽量简单,并且自动完成。这个过程就不仅包含备份,同时还有媒介的后续处理。


  3.检验数据


  确保数据正确地写入到磁带上。一般来说,你会用到系统提供的所有检验特性。因为检验会延长备份的时间,所以人们很容易放弃做细致检验。在放弃之前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


  4.将备份归档


  对于每个磁带都需有清晰的认识。你应该采用一种审计方法,了解何人处理过磁带,以及它们存储的地方。


  5.审查磁带


  你认为那些磁带真的在你想要的地方吗?还是采取一些常规检查方法吧。


  6.复制关键数据


  对于关键数据,你可能想要两组磁带,以两种驱动写入,并存储在两个地方。仅仅在磁带生成时对它进行复制虽然没有那样安全,但还是比不采取任何措施强。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

  •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分解技术大揭秘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重点关注分解技术,分解的理念在于用大量计算机来创建出独立的资源池,然后根据需要分配适当的资源组合,从而为各个应用程序提供相应服务。另外,混合云存储将工作负载可选择的部署范围扩展到多个云,并实现令人信服的使用场景,例如异地备份、灾难恢复和云负载爆发。本期电子杂志还将讨论数据中心的硬盘和SSD共存问题。

  • 云计算的备份时代 磁带仍在

    对企业而言,他们收集的所有数据(包括归档数据)都会潜藏着价值,因此应当将其部署到随机存取介质,即磁盘或闪存,而非磁带当中。在数据、存储海啸到来之际,磁带在云计算环境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 存储经理人2017年1、2月合刊:2017最受关注的12家存储领头羊公司

    《存储经理人》2017年1、2月合刊重点关注2017年最受关注的12家存储领头羊公司,内含最新基于磁盘的备份采购调查、企业云存储架构方案以及后EMC时代超融合市场分析。同时,本月还关注云DR、数据保护以及勒索软件等热门话题。

  • 存储经理人2016年10月刊:智慧商业的背后:智能存储

    《存储经理人》2016年10月刊重点关注智能存储(Data-aware Storage),内含最新存储采购调查、尖峰存储技术趋势解析以及数据保护黄金标准的最新判断。同时,本月还关注NVMe、超融合、备份技术发展等热门话题。